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美斗法,欧洲一般站队美国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今看热闹的欧洲投机商,成了笑话。
中国对拜登在芯片产业对中国发起的第三波制裁,采取了反制裁措施,取得了成效。
此前,任何一个国家、组织和个人对美国构建的霸权体系产生了威胁,美会不惜举国之力下黑手。
日韩、法国都曾受过美西方的制裁,在阿尔斯通陷入困境之际,宣称要成为第二个戴高乐的马克龙选择了妥协,或许从这时起法国就没办法真正成为欧盟的领头羊,也预示着他总统之路的坎坷。
唯有中国能进行对等的反制,让美国经济和企业感到痛苦,同时又拿中国没有办法。
中国的反制力度是在升级的,从最开始的对镓、锗、锑、超硬材料来出口管制,如今商务部直接表明了我们就是直接限制对美出口,还将扮演着中间商角色的、没有军工生产资格和外贸型企业,也纳入监控范畴。
我国升级制裁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已经是在给拜登政府留下足够多的机会,但拜登还是对中国近140家与芯片产业有关的企业下手。
挑衅的是美国,等锑、镓等战略资产的价格飙升(锑的价格疯涨了230%,每吨的报价来到了3.8万美元/每吨),稼在今年上半年已然浮现了30%-40%的涨幅,美国企业高管却说:“中国正在试图将这些矿物武器化”。
一样的老招数,美方将国内的矛盾甩锅到中国头上,再加大马力渲染“”。
时间会证明美媒在胡扯,比如此前的美国舆论一致认为,西方已经加大对稀有金属的囤积力度,短时间内不可能会出现问题,实际情况却是他们的囤积成本也在增加,美国国防部拨款近6000万美元,希望金银、锑探采公司佩尔佩图阿,能成为美国唯一的锑矿供应商。
这并非单一现象,寻求出路的美国矿产企业比比皆是,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反制裁的措施,也极度影响到了欧洲的企业。
德国化工品巨头汉高,早在11月8日就向客户汽车制造商发去了致歉信,公司因不可抗力,无法交付四种粘合剂和润滑剂。
这里的不可抗力指的就是中国发起的稀有金属出口管制,导致原材料中断,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产。
美国和欧洲受到的影响之大,也更加说明我们国家列入出口管制的稀有金属,每一个都是重中之重。
镓本身就有重要价值,氮化镓是最新半导体材料之一、砷化镓则在军事雷达、电子战系统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锗的红透性能好,在航天、军工、医疗、光纤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武器方面的红外热像仪也离不开它。
用于加固飞机的喷气口钢材的铌、用于飞机发动机的轴承涂层的铟,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说中国的反制裁措施令美国都感到难受,经济韧性更差,又依赖美国经济的欧洲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
汉高是德国相关企业的一个缩影,而德国又是众多欧盟国家的缩影,欧盟未来经济收缩已无法避免。
紧跟美国的脚步,欧盟对华新能源电动车加征一定的关税,不仅破坏了中欧贸易合作的基础,其打响的中欧贸易战,更使两国关系降温。
在中美之间选择了美国,再遇上连盟友都宰的特朗普,可以说欧盟如今遭遇的一切都是自找的。
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想要打造产业链不能离开技术、人才、政策和资源等多个角度的配合,达成一项都非常不易。
就算美西方可以凑齐别的方面,但资源这块就被“卡脖子”,他们就没办法实现产业链的建设或重组。
中国有承受美国掀桌子的底气,就看美国使用上第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有没有底气撑过中国。
现在他们的“法外治权”不管用才是个开始,未来会慢慢的多,希望美国早点习惯。
观察者网:2024-12-05:中国镓、锗、锑等出口管制已超一年,对美打击效果如何?
路透社:2024-12-06:受中国影响,西方国家争相重组关键矿产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