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2月两个月全行业重点公司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71%,而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0.91%。
在4月9日中国轴协召开的“降低产品成本、应对原材料涨价措施研讨会”上,轴协理事长张?凡分析指出,“虽然一季度轴承行业运作状况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物料、人力成本增加,轴承企业面临上下游两个市场的双重挤压,运行难度加大,经营风险加重。”
据了解,截至3月末,直径50mm热轧不退火轴承钢材平均价格在6450元/吨,直径100mm的模铸退火材平均价格在7940元/吨,与2月末相比皆上涨400元/吨以上。事实上,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扬从2007年岁末就已经初现端倪,而从二季度开始,钢材市场将迎来需求旺季,预计轴承钢价格也将继续保持高位上行。
除了钢材以外,轴承的生产对有色金属需求量也非常大。齐鲁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李莉认为,“由于矿山产量增速远不及消费市场增速,加之全球性的物价上涨使其他商品对有色金属的替代效应难以显现,预计2008年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这对于轴承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调查表明,尽管中国已成为轴承生产大国,但中国最大的轴承企业规模仅为美国TORRINGTON(托灵顿轴承,现属于美国铁姆肯TIMKEN轴承)的8.5%,为瑞士SKF的1.7%。由此看来,中国轴承行业是以中小企业群体参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的。而对于出口型中小轴承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亚于原材料涨价。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下降。其次,出口企业还将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同时,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长,对出口依存度大的轴承企业的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极度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
“2008年一季度,瓦轴实现平均每月2亿元的出售的收益递增,同比增长40%以上。然而,仅员工的工资一项,今年就将增加2000万元左右,加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瓦轴今年成本预计将增加2亿多元。”瓦房店轴承股份公司管理部部长王继元表示。
面对成本激增,国内企业似乎最先考虑的应对策略当是提升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但是,受别的行业恶意串通涨价事件的影响,使得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涨价”都变得异常敏感。在记者正常采访时,各轴承企业都谈“价”色变,纷纷缄口不提“涨价”。
事实上,不提并不意味着不涨。记者从各大轴承厂商的销售代理商处了解到,从2007年年末起,几乎所有厂家的轴承产品营销售卖价格都有上调。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引春和记者说,作为配套零部件,轴承价格的调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灵活。产品出厂价格是厂家与客户协商的结果,而客户也是了解原材料市场行情的,因此,只要与客户做沟通,价格适度上调客户大都能理性接受。
但是,仅靠提升产品售价能否从根本上给企业“减负”呢?周引春和记者说,企业在给产品定价时不能只根据目前库存原材料的情况,而是要根据预计的交货期内原材料价格进行定价。而这个预期价格往往不容易掌握,价格定高了会损失订单,定低了又有可能亏损。在“降低产品成本、应对原材料涨价措施研讨会”上,企业代表也普遍反映原材料价格的大面积上涨已经超出了企业的消化能力,而产品出厂价的适当调高对成本的转嫁作用并不大。
轴协建议,企业应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消化成本压力。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水平和附加值;从消耗材料的重点工序抓起,落实节能降耗工作。同时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实现生产要素的整合,积极从技术、管理上消化一部分涨价因素。
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国内外用户协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缩短货款回收时间,加快企业资金流动。此外,众多企业还呼吁,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出台相应政策,干预某些行业过快、过频、过猛提高价格的作法,给下游产业一些支持,以保障行业运行的平稳。
我国轴承行业过去也曾经历过原材料涨价及国外反倾销等风波,如今正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在此次原材料涨价风潮来临之时,企业并没有措手不及,更多的是表现出一分理性与从容。不过对于怎么样做成本“减肥”,企业则各有其道。
王继元表示,瓦轴将“三管齐下”,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营销体制改革、技术工艺创新应对挑战。在瓦轴新工业园区,将主打高精度、高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每年将新增出售的收益约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