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百科

烟台黄渤海新区:智造代替制造乘“数”而上!

时间:2023-11-02 来源:常见百科

  的确,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区域与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深谙数字化转型在推动产业格局重塑中的核心作用的烟台黄渤海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实施“智能制造伙伴计划”等重要举措,助力着区域数字化的经济和区域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黄渤海新区已累计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工艺流程提升、智慧园区管理等数字项目100余个,获批市级以上晨星工厂36个、智能工厂19个、绿色工厂50个,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1个,省级以上数字化的经济园区2个……眼下的新区,已走出了一条向“实”、向“新”、向“合”的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路径。

  在烟台天成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记者找到了答案。众所周知,风电轴承的直径多为2m—4.5m,但在没有实现数字化之前,这些“大家伙”的质检工作需要肉眼观察来进行。

  对此,华为(烟台)AI创新中心为其上线了风机轴承质检和运维平台项目,通过智能分拣管理系统调用后台算法,来检测产品缺陷。不同于传统机器视觉检测,AI算法的优点是可自我学习,并自我迭代优化,准确率慢慢的升高,完美解决了风机轴承缺陷种类多、检测精度高的问题。

  数字代替人工,“智造”代替“制造”。在新区,天成机械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已经不是个例,这样的数字化改造场景也已是常态。

  为了让更多企业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新区将“核心”放在了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能转”问题上。为此,新区先后引进除华为云外,京东云、百度云、清华紫光等一批工业互联网行业头部企业,培育出渤聚通、恒远科技、鸣启数字等一批本土特色平台企业,集聚大数据、软件等行业领域企业150多家,解决了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问路无门”的问题。

  不仅如此,推动新区更多的企业向“抱团出海”发展转变。黄渤海新区在全市还率先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为制造业公司可以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多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只是基础,为让更多平台为企业“对症下药”,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还推出实施“智能制造伙伴计划”,以此进一步吸收金融、高校、研究院等供给侧服务资源,打造多样化、多层级的标准化、系统化、准入门槛较低的问题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黄渤海新区依托骨干企业研发应用数字平台24个,累计获批省级示范平台10个,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2100家。

  借助平台的力量推动和政策的支持,慢慢的变多的实体公司开始主动介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

  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便是这诸多企业中的一个。作为目前国内数控加工排屑过滤领域的领军企业,传统的线下沟通和数据处理方式,已不足以满足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需求。

  为了让公司“快速”上云,实现数字化,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综合服务商资源,为其进行上门“数字诊断”,针对车间设备联网率不高、生产进度无法透明化等问题,个性化定制了全套问题解决方案。

  尝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甜头”,博森科技主动找到专注于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恒远智能,搭建起了全业务场景集成的数字化工厂iPaaS平台,打造一个以客户为源点的一体化数字云工厂平台系统,实现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客户下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仓储-客户交付-售后运维的全业务流程、全生产要素、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工厂。

  如今再走进厂区,数字化运营中心的大屏幕映入眼帘,实时更新的各种数据模块直观地反映着厂区的生产情况,工厂设备全部连接在线,运转情况一目了然,企业管理直观、便捷、高效。“实现数字化后,我们的年均减少相关成本100万元、速度增效提升10%、质量损失降低5%。”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博森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也从侧面反映出,谁能在数字化转型这条新赛道上,率先实现技术变革,谁就能率先抢占发展的先机。作为一家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烟台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工业4.0互联网创新平台,首次在晶体行业实现柔性化生产。“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0%,用人减少了60%,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了43%。”烟台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斌和记者说,公司目前的工艺先进性已超越了日本、韩国,成为晶体行业标杆企业,并为该行业的数字改造升级提供了“先进性”案例。

  博森与恒远的“牵手”是新区为企业牵线搭桥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已联合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开发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协会组织做好供需对接牵手活动,全年开展供需对接20次,搭建供需匹配、精准对接的交流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发展。

  数字化是新的时代特征,如何让企业更省心、放心、顺心地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而加速区域实体经济与数字化的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新区,客户服务专员忙碌的身影便是保障工作最真实的体现。“我们将新区373名客户服务专员将各部门优势资源汇集起来,制定政策文件并汇编成小册子,一对一包靠服务全区610户重点企业。”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负责人说。

  在推行政务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的同时,新区还通过搭建“惠企达”“政企通”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优质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承载空间。

  制度只是一方面,为让企业在新区发展的“沃土”上更好地成长,新区还发布“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和“企业培育倍增计划”,对获得数字化的经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示范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改造项目,按项目设备投入的10%给予补贴,同一企业最高补贴1000万元。

  同时,为让更多企业了解“数字化”,敢转“数字化”,新区还开展规上企业数智化发展水平调研评估,深入企业一线,加强企业数智化发展政策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为公司可以提供供需对接和政策解读等服务。

  此外,黄渤海新区还以“数智产兴”为建设思路,通过实施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应用行动,创建“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加大“元宇宙”体系建设,推动AR、VR工业级、行业级应用,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智能管理系统等8个案例获批省级虚拟现实典型应用。

  服务“硬件”配套同样“跟得上”。黄渤海新区长远布局“5G+工业互联网”,目前已累计建成5G基站近2000个,百兆宽带实现全覆盖,千兆宽带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企业组织数字化转型做好硬件支撑。

  帮企业谋发展,为企业送服务,这是新区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秘诀”。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城市进阶的新窗口已经开启的大前提下,烟台黄渤海新区目标高远,路径清晰,只要沿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促见效,在更多环节、更多企业、更多行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就一定能创一流、走在前,筑梦新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