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我国风电郑重进入无补贴平价时代。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2019年的风电行业,那必然是“平价”与“抢装”。面临平价时间节点,我国风电行业一直在“抢”:抢项目、抢装备、抢叶片、抢塔筒……风电产业链整体展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受益于风电行业整体复苏回暖,设备产能需求旺盛,风机价格一天一个样儿,从跌破3000元上涨至4500元/千瓦左右。牵一发而动全身,风电产业卖方市场下,轴承、塔筒、叶片等上游大多数零部件生产商也迎重大利好。据陆续公布的2019业绩预告可知,天顺风能、泰胜风能、中材科技、金雷股份等设备厂家净利润均大幅增长。
但该产业链环节并未做好全面准备应对“抢装”, 据悉,叶片、主轴等大部件的生产商2019年接到的订单已远超自身产能。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风电轴承市场以舍弗勒和SKF国际品牌为主,TIMKEN,NSK,NTN和Koyo等为辅。产能不足,使得国内的OEM企业(代工制造商),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内品牌或者国际上不知名的企业。同时,在这些轴承供应商的开发、技术和质量的审核方面,必然会有所放松,质量安全没办法得到保障。此外,由于风电轴承应用限制范围的单一性、局限性,扩充产能的企业一定考虑到当抢装达到顶峰后,又该如何持续增长。
业内有声音表示,2020年风电抢装将达到顶峰。“抢装潮”带来设备产能吃紧。而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导致停工、延迟复工,将会使得有限的抢装时间内项目建设更为集中,设备供应更加稀缺紧张。在风电企业的“微利时代”,对于风电机组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轴承市场也应尽早谋划全局。
国内叶片、轴承等设备产能紧缺,影响着主机交付。与此同时,平价上网倒逼整机商借助大兆瓦风机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叶片慢慢的变长、风机慢慢的变大、塔筒越来越高......使得风电产业链设备这一环节短板凸显。
陆上风电逐渐走向3MW及以上风电机组为主流,5.0大风机时代也在悄然到来。而海上风电虽然以安装4MW为主,但5MW风机已成为新增装机的主流,7MW已实现商业运行,10MW已实现国产化,10+MW风机技术也在不断研发迭代。风电机组大型化已成为风电行业未来发展大势。
轴承属于风电机组的核心零部件。风力发电机用轴承最重要的包含: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传动系统轴承(主轴和变速箱轴承)、发电机轴承。由于风电轴承运行使用环境恶劣,维修成本高,风电机组对于轴承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安全可靠性要求也更为严苛。
而大兆瓦风机更是如此。目前由于高端轴承技术薄弱,我国轴承制造企业也难以满足市场要求。目前国产大兆瓦风机轴承大多采用国外企业产品,但引进一台风电轴承设备大约需要4000万元左右,且相对于其他轴承设备而言,风电轴承设备应用场景范围单一。如果该型号产能被市场淘汰,设备成本将很难收回。
轴承动力不足,隐藏在我国风电供应链的短板问题,随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逐渐凸显,风机大型化对于轴承而言无异于一次“洗牌”、一场革命。
2019年8月,上海电气首台8MW海上风机正式下线MW海上风机正式亮相;2019年10月CWP2019展会,明阳智能、中国海装也正式对外发布10MW海上风电机组…且多家整机商纷纷推出针对平价大基地的陆上4MW平台机型。
但据悉,我国首台10MW海上风电“大国重器”,为其配套生产发电机轴承的是德国汽车轴承企业舍弗勒,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则由法国德枫丹(青岛)机械有限公司制造。
作为最难国产化的两大风机零部件之一,中国风电轴承也曾经历过辉煌时代。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风电设备国产化率70%”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国内轴承企业纷纷崛起,大部分企业最终可实现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的国产化;2010年1月12日,该项规定取消。外资企业涌入,垄断了最为关键、关乎风机寿命的主轴市场。
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技术薄弱,国产化率低,使得我国风电大型化的步伐放缓。2020年初疫情的到来,缩短了本就有限的风电抢装时间,设备产能&大兆瓦将使得风电之争愈加激烈,风电轴承企业如何破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