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e游小镇的舜云互联全生命周期服务控制中心,近万台电机设备正常运行情况显示在大屏上。“给每台设备装上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专家足不出户就能开展远程诊断。”舜云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杜学明说,通过电机产业大脑,公司已为近千家石油化学工业、钢铁冶金、电力等行业用户更好的提供专业运维服务,非计划性停机时间减少80%,平均降低综合运维成本30%。
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集群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上虞的探索实践正是浙江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缩影。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表示,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快打造一批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网络协作紧密高效、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占据价值链中高端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处于制造业上游。世纪之交,在不产钢材、不产塑料的台州黄岩,注塑模具风生水起。精诚时代集团董事长梁斌却另辟蹊径,一头扎进挤出模头制造领域。“多年前我们就开始摸索,30多人的科研团队坚持攻关,最终通过优化设备地热循环、新风系统等技术,在节能30%的同时有效提升熔喷模头精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梁斌表示,眼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站上风口,高精端模头用途更广,发展前途更为可期。
黄岩模具、柯桥纺织、嵊州厨电、慈溪家电……在浙江,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色彩斑斓。曾经这些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块状经济,是浙江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
本世纪初,浙江块状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产业层次低下、环境承载压力大、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平台支撑力不足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缓慢等问题逐渐显现。针对这些结构性矛盾,浙江提出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块状经济只有不断向技术、资本和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集群升级,才能促使经济稳步的增长路径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效率驱动。”浙江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委党校研究基地研究员潘家栋认为,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要求,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利于形成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提升区域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潘家栋表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块状经济是逐步自发形成的,是由地理位置相邻或相关的企业以及它供应商与消费者形成的经济区域;产业集群,则是经过科学规划,包括对特定产业的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相较之下,资源配置效率更加高,技术水平更先进,市场竞争力更强。
这几年,浙江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愈加明确——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浙江发布《“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新星”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建设培育,离不开资金和政策支持,更需要关键技术的硬支撑。“现在的制造业,科技属性越来越强,坚持搞研发创新才有出路。”浙江华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强和记者说,企业专注石墨复合材料,今年研发费用较去年翻了一番,20多个研发项目正紧锣密鼓地立项。
据悉,浙江支持领军企业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组建创新联合体,布局芯片与汽车电子、新一代人工智能、精准医学等重大专项,每年将实施制造业领域“双尖双领”重点项目300项、力争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100项,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组数据亮出浙江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最新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制造业投资提高16.8%,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贡献了工业增量的九成、投资增量的八成;浙江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174项。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竞相自主创新,充分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创新活力,才能把科学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换为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最大增量。”潘家栋说。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专家觉得,我们要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工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既有别于西方的工业化,也不同于过去的工业化,具有许多新内涵。
对浙江来说,最大的“新”在于数智赋能。今年前三季度,浙江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7361.4亿元,同比增长10.2%,高出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浙江的产业数字化水平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首个“两化”深层次地融合国家示范区和首批国家数字化的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从数字化的经济“一号工程”到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浙江全力构建以数字化的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引领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位于新昌县的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纺织行业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接入150多家棉纺织企业,为公司可以提供纺织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帮企业实现从生产、管理到服务的一体化流程管控。
“不久前,我们利用网络站点平台对一家丝绸企业组织技术改造提升和信息技术服务,让该公司制作效率提升了近一倍,能耗降低20%。”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郁山说,平台利用实时生产数据,对行业发展进行预测,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作为国内重要厨具生产基地,嵊州厨具整机及配套产量占全国的近30%,集成灶产销量约占全国的60%。今年,受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厨电企业订单和利润有所减少。“厨电等传统制造业虽然面临压力,但经过长期发展积淀,我们在先进制造水平、市场占有率、产业生态链完整性等方面优势突出。”嵊州经济开发区负责这个的人说,传统制造业是重要“家底”,不能被当成低端产业一概舍弃,重点是怎么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嵊州高标准构建行业互联网体系,布局实施企业数字化管理、自动化生产,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目前,嵊州市69家厨电规上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70%以上。通过改造提升,嵊州厨电行业用工成本减少60%,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浙江提出,到2025年,实现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全覆盖、规上工业公司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数实融合是浙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题主线,将以更大力度突破数字关键核心技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字产业竞争优势,激发数字生态活力,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詹佳祥说。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是不折不扣的资源小省。潘家栋认为,浙江产业之所以能跨越到“高精尖”产业集群,良好的营商环境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浙江从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的重要保障。
营商环境是执政理念、治理水平、行政效能和整体形象的综合体现,必然的联系一个地方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今年4月份,浙江省召开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对逐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出全面部署。
享受到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容缺办理”服务的新天龙轴承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潘丽萍由衷地感叹,现在的营商环境更好了。
新天龙轴承公司所在的新昌高新园区高精密轴承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床、航空航天的精密轴承产品。项目推进过程中,多次遇到项目主体已符合验收要求,但绿化、道路及主体建筑附属设施等配套部分因特殊原因暂时难以完成的情况。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打造“容缺办理”模式,梳理容缺受理事项清单,量身定做“一企一策”,助推产业项目快速落地。
一流营商环境滋养着本土非公有制企业,也让外资青睐有加。12月1日,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投资项目落户海盐县。这是国内首个核药领域重大外资项目,位于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集群,并将作为诺华放射性药品业务的中国区功能性总部。
“完备的产业配套和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是我们最终选择海盐并持续投资的重要原因。”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张颖表示,期待通过设立全新的生产基地,加快将放射配体疗法引入中国,助力中国核医疗产业集群发展和相关疗法临床运用,为医药健康产业进步贡献力量。
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途径。詹佳祥表示,浙江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牢固树立增值化服务理念,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着力构建更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生态,建立全方位政策支持机制、全链条要素保障机制,形成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文)